茶路追梦
茶以一叶之躯,蕴含近600种微量元素和化合物,已为现代科技所证明,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保健饮料,茶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追溯到三皇时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西周时期的《华阳国志》记载,已把茶作为贡品进献给周武王;世界首部茶叶专著《茶经》诞生于中国,对茶的起源和各地茶品特色作了详细的著述;中国拥有世界最古老的茶园、最古老的大茶树;茶叶品类世界之最:柔美的碧螺春、陈香的普洱、娴雅的铁观音、清香的信阳毛尖、高香的西湖龙井、独特的六安瓜片、耐泡的黄山毛峰,黑茶、霍山黄芽、白茶六大茶类,争奇斗艳;中国制茶工艺茶类不同,制作工艺各不相同,是中国茶人几千年传承的历史文化产物,难以复制。所有这些共同奠定了“世界茶叶,根在中华”的难以撼动的基石。
时光流逝,时空飞转,茶叶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从药用到普世饮品,再到世界推崇的三大健康饮品的首选,从中国走向世界各地,更沿伸到政治、经济领域,成为国力的体现,国运的象征。
四季轮回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千年流淌而经久不衰,茶叶的发现、利用、发展,兴衰交替。茶叶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唐代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茶叶风靡全国,茶与政治、经济、文化紧密联姻,盛行于朝野上下,茶叶的采摘不仅于山间小道,还出现了大量的人工种植的茶园,仅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贡茶院一处,采茶工人就达到3万多,茶叶远销西域、东欧。
宋代商业经济发展迅速,茶叶出口较之唐代更盛,宋徽宗还亲著《大观茶论》弘扬茶文化,这是当今世界唯一一部御著茶书。
明朝国力强大,经济十分发达,出现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茶叶进入了工业化的大生产。大约从十七世纪中期中国茶叶被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带入欧洲开始,中国茶叶独霸国际市场达200年之久。
鸦片战争的背后是茶叶等中国特产与欧洲的贸易逆差,西方列强妄图以鸦片来祸害我中华民族,鸦片战争后随着国力的衰弱,中国茶叶走向衰弱,英国茶叶在坚船利炮护航下日渐兴起,其国力逐渐强大,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霸主地区逐渐被取代,国运盛则茶业兴,国运衰则茶业亡!透过小小一片茶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茶业的衰落,还有国运的兴衰。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东方古老的茶叶传奇依然在轮回上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弱到强,新一代国家领导集体构筑伟大的中国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国运兴衰紧密相连的茶叶复兴,梦在其中,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和谐中国的重要载体,一部中国茶业发展史就是中国社会曲折的发展史,我们当代茶人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复兴之责。
中国茶区辽阔,拥有近两千个产茶县,不同地域的中国茶人,运用各自的智慧和茶叶品种,生产出了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色、滋味风格迥异的茶叶,其中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茶类2000多种,构筑了种植面积、产量和茶叶品类稳居世界首位的基础,但是中国四万多家茶企年产值合计不过300亿,而一家西方品牌的茶叶年产值就达到230多亿元,且目前中国茶企没有在国内叫响的茶叶品牌,更谈不上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质量上乘的中国茶叶在走向国际市场时,因缺乏自己的品牌而在作为廉价的原料在售卖。有名茶,无名牌,这是中国茶人心中的痛,究其原因,小弱散的经营格局,缺乏工业化生产的理念,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经营,行业产业化程度低,资源配置能力弱,面对国际化、信息化的大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
信息化推动世界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世界不同区域的人们消费茶叶各不相同,推陈出新,满足需求,经济卫生、方便快捷的茶产品成为现代生活的共性诉求,品牌兴业、品牌立国是摆在中国现代茶人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萌芽阶段的中国茶叶品牌建设,五千年茶文化支撑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我们去适应、去改变、去追求、去发展。
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复兴中国茶业梦在其中,作为中国千万茶企中的一员,我们理所当然应为中国茶业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打造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品牌,勇于承担创建中国茶业品牌的责任。
得天时,居地利,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在“一带一路”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大潮中迎来了中国茶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古老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将换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